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3-16 10:04:22 您是第0位浏览者
“3·15”前夕,在互联网上,突然爆出我市众多传统驾校的一份声明,称与目前重庆驾培市场上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学车平台,如“好梦学车”、“嘿快”、“小开学车”等并非合作关系,呼吁用户不要轻信宣传,并表示将拒绝来自互联网学车平台的学员入学、训练或使用场地。
记者在这份声明中看到,相关传统驾校称互联网学车平台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目前至少有超过20家传统驾校发布了该声明,这也引发了我市广大驾驶学员和网友的热议。
市民营企业家联合会驾培分会会长张毅表示,目前互联网学车平台在运营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市场和驾校的正常培训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平台没有场地,却把一些传统驾校的场地照片发在网上做宣传,学员报名后才发现不是网上看到的场地。”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所谓传统驾校抵制互联网学车平台,更多的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忧虑。
来自运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市有驾校375所,年培训能力达170万人。但年招生数量只有80万人左右。僧多粥少,让部分驾校生存艰难,而互联网学车平台的切入,更让一些传统驾校经营雪上加霜。
市场观察人士曲云超指出,驾校行业长期以来通过门店、车、场地、教练的挂靠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但这只属于经营个体的自发行为,整体呈无序化,在互联网平台引入大量学员后,必然在局部导致矛盾激化,乱象丛生。“驾校要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必须将现有的资源共享模式理顺。”
“‘互联网+驾校’应该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概念,把闲置的车辆、场地用好。”有关专家表示,我市目前闲置教练车达12000辆,若按“每20辆车配套8000平方米场地”的要求来计算,闲置场地面积近500万平方米,这是巨大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学员常常找不到合适的驾校,或者大量学员积压在某几个场地,练车时间少、效率低下。
业内人士希望,互联网学车平台和传统驾校能够通过积极合作,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对称的驾培信息平台,并通过价格、信用积分等引导,实现紧俏与闲置驾培资源的平衡,从而大大提升驾校业务水平和广大学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