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1-26 10:35:5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近日,重庆市正式启动了驾培行业“计时设备安装与电子围栏设置”工作。此举旨在更好地引导教练车辆回归训练场地,使得驾培市场更趋规范化。
“电子围栏”运用,不仅能更好地规范驾培机构的经营行为,也是我市运管部门进一步落实机动车教学新大纲的又一新举措。在保障学员安全学习的同时,学员学车变得更系统、更规范,练车时间得到保障,避免出现日常训练只为应付考试的现象。
但“电子围栏”的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将出现一些“阵痛”。对此,学员、教练、驾校负责人都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业内专业人士介绍,“电子围栏”运用,使运管部门登记备案的教练车,能通过车载GPS定位装置进行监管;驾校备案的训练场地,也将直接对应到电子地图上;练车开始,学员和教练都刷完卡,电子围栏开始运行,学员只能在规定的训练范围内练车;一旦教练车离开了对应驾校的训练场地,超出电子围栏圈定范围的所有训练记录将全部无效。
“安装GPS的教练车位置在电脑上看得一清二楚,超过场地范围的,学时将一律视为无效
家住大竹林的王先生最近很郁闷,他的教练告诉他,“春节之后练车,只能去沙坪坝区,大学城那边了。”原本在家附近就可以练车,因为“计时培训与电子围栏”的实施,王先生不得不面对每次练车,要被拉到30多公里以为的训练场地的练车的状况。
王先生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报名,但因为工作原因还没有开始科目一的学习,最近收到驾校教练的通知,让他在春节前必须完成科目一的学习和考试,不然节后可能面临学费上调。“主要还是觉得场地太远了不方便,原本两个月就想拿证的,现在可能要半年了。”王先生表达了自己担心。
由于历史原因,在重庆形成了大多驾校为挂靠的经营模式。重庆有80%的教练都为分校教练或挂靠教练,他们自负盈亏,总校解决学员学籍,其他事情如车辆、车辆保险、训练汽油费、维修费都是教练自己出钱,招生也得靠自己。
为了方便学员练车和节约成本,教练一般会去租用就近的场地。“电子围栏”的实施,教练不得不将学员拉到总校的训练场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教练说:“总校的场地太偏太远了,有的学员不愿意去,而且车子的油费也遭不住”。
“电子围栏”的实施,最头疼的无疑是驾校管理者。一方面因为市区内的场地面积不符合运管部门的规定,无法备案,投资上百万的训练场地可能面临拆除。另一方面,由于分校教练无法在其他场地训练,招收的学员全部都要到总校的场地训练。部门总校将面临仅有一个场地,短时间内无法承载大量学员,训练场地无法正常运作,可能出现学员大排长队现象的问题。
“电子围栏”的实施,使得培训成本变高、培训周期变长,不可避免的给学员造成“学费高、拿证慢”的印象。这对驾校经营来说是致命的,无论哪一个驾校都无法承担。
听到推出电子围栏后,很多人都舒了一口气,认为困扰社会的驾培行业乱象将就此得到根治。的确,技术上的进步可以快刀斩乱麻地解决很多人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对策的棘手问题,但就此断定驾培行业“迎来春天”却未必。
重庆有5000多个分校,车辆挂靠、租场地练车的教练估计上万名,他们是驾培行业的主力军。在实施电子围栏,在规范驾培行业的同时照顾到这部分靠做分校艰难谋生的教练,方便学员就近学车,也是主管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驾考使用“黑科技